认识经前症候群
许多生育年龄女性在月经来之前一至二周会感到不适,这些不适可能是身体或情绪方面的症状,例如:身体症状:头痛、疲劳、乳房胀痛、背痛、腹胀、肌肉或关节疼痛、体重增加、四肢肿胀、恶心、头晕、失眠。情绪症状:暴躁、易怒、沮丧、爱哭、焦虑、紧张、迷惑、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变差、烦躁不安、感觉寂寞、暴食。一般月经周期约为28天,在月经周期前半段,从月经来潮至排卵的期间称为滤泡期,从排卵至下次月经开始前的10~14天期间称为黄体期。当上述症状持续性地、固定性地出现于黄体期时,就是经前症候群。凡是有排卵的女性,都有可能出现经前症候群,经前症候群在怀孕期间会改善,停经后则消失。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观点认为经前症候群主要与“肝”的功能失常有关。肝藏血,肝主疏泄。当肝的功能失常,容易产生肝郁化火,再则生风动血,会造成肝火上亢、血瘀气滞,而有头痛头晕、腹痛、胸胀、腰背痛、发热、口糜等症状;肝木反侮肺金造成肺不肃降,无法正常通调水道,造成水肿;肝木克脾土,造成脾不健运,而有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肝失疏泄,无法条达,则会发生许多情绪上的问题。抓住了病因病机,治疗上就以“肝”为出发点,再依个人情况不同而选择用药。中医治疗原则以症状治疗为主,在这一点上与西医相同,不同的是,透过掌握病因病机选择用药,通常在症状治疗的同时,也从根本的改善了体质,一般来说,在调理一段时间以后停药,只要注意生活调护,就能大大地减少症状再发生的机会。
中医治疗经前症候群
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以顺肝条达之性。依个别情况选择药物,经前二周即开始服药,一般来说,需调理三个周期。
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症状及加减候选药物:
1.经行口糜
症状:每逢经前一周左右便开始口腔溃烂,甚则牙龈肿痛,咽干。病机:肝火上犯胃经。治则:清泻肝胃之火。常用药:牡丹皮、栀子、当归、生地、白芍、知母、石膏、牛膝、甘草等。
2.经前头痛
症状:每逢经前即头痛,痛处不定,隐隐作痛,经来或经后可缓解。病机:肝郁气滞,寒凝经络。治则:温经通络除寒湿。常用药:温经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附子等。温经汤组成:吴茱萸、当归、白芍、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半夏、甘草、麦门冬。
3.经前腰背痛
症状:每经来前后即腰背痛甚,经来下腹胀闷刺痛,许多女性感觉尾椎刺痛或扯痛。病机:肝郁气滞血瘀。治则:活血袪瘀。常用药:温经汤合失笑散(蒲黄、五灵脂),加减丹参、桃仁、红花等。
4.经前胸胀
症状:经前胸部胀闷,心烦,情绪不佳。病机:肝郁气滞。治则:疏肝理气。常用药:加味逍遥散加减香附、青皮、陈皮、郁金等。加味逍遥散组成:牡丹皮、栀子、柴胡、茯苓、白术、当归、白芍、甘草、薄荷、煨姜。
5.经行浮肿
症状:经行前后全身肿胀感,或面目浮肿,或四肢肿胀特别明显。病机:肝郁脾虚。治则:疏肝健脾,利湿消肿。常用药: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当归、川芎养血柔肝,白芍柔肝木而安脾土,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湿。
日常生活调护
1.行为疗法
适度规律的运动、充分的休息、定时就寝与起床可改善部分经前症状。有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可减少经前症候群的症状;另外,减轻压力的放松技术对于紧张、激动、情绪不稳等症状可有所改善。
2.饮食调理
少吃盐分(纳)可减轻腹胀、水肿、乳房胀痛。另外,咖啡因可导致焦虑不安与失眠,且有研究显示茶与咖啡会增加经前症状及其严重性,所以应避免含咖啡因的饮料。日常饮食方面要少肉、少油、避免甜食,多吃蔬菜水果、未经处理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有助于经前症候群。有研究显示高纤、低脂的素食可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体液积聚等经前症状。#p#分页标题#e#
3.营养素补充
维生素E可改善乳房疼痛。有研究显示在黄体期每日给与400IU的维生素E可改善经前症候群的情绪与身体上的症状。由于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且没有副作用,故美国妇产科学会认为可作为经前症候群的治疗。另有研究显示,连续三个月每日补充1200mg的碳酸钙,有48%的经前症候群妇女症状改善。美国妇产科医学会建议经前症候群妇女补充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