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女生看不懂的笑话。从前有2只小蚂蚁,他们都很饿,决定去找点吃的爬呀爬,忽然看见2座山峰,想着山上一定有好吃的,于是爬到了山顶,可是这座山寸草不生,上面只有2座小山丘眺望远方,发现远处有一处茂密的深林,想森林里一定有好吃的,就接着继续爬,到了森林深处发现有一个山洞,而且温度适宜,气候潮湿.
摘要:一个女生看不懂的笑话。从前有2只小蚂蚁,他们都很饿,决定去找点吃的爬呀爬,忽然看见2座山峰,想着山上一定有好吃的,于是爬到了山顶,可是这座山寸草不生,上面只有2座小山丘眺望远方,发现远处有一处茂密的深林,想森林里一定有好吃的,就接着继续爬,到了森林深处发现有一个山洞,而且温度适宜,气候潮湿.
老实说,《金瓶梅》全书共100万字左右,描写性行为的文字约有3万,占全书的3%。按照这个数据,去比较莫言、贾平凹等人的相关著作,《金瓶梅》实在算不上淫书的,若有人还说它是洪水猛兽,肯定是小学算术没学好。
一,全书中,西门庆到底与多少女子上过床
答曰22个女人,她们分别是:已故前妻陈氏,现任大房吴月娘,二房李娇儿,前三房卓丢儿,现三房孟玉楼,四房孙雪娥,五房潘金莲,六房李瓶儿;丫鬟奶妈有:春梅,迎春,绣春,兰香(张竹坡记载),如意儿;仆人媳妇:蕙莲、王六儿、贲四嫂,惠元;贵族太太:林太太;暗娼妓女:唱慢曲儿的张惜春,李桂姐,郑爱月,吴银儿。另外还有已看中未得手的三人:歌女楚云、何千户娘子蓝氏、林太太儿子王三官娘子黄氏。
二,书中最妙的计策是谁策划并具体实施的
答曰是潘金莲。随着春梅的被收房,而且“甚是宠她”,潘金莲敏锐地察觉到了威胁,于是跟西门庆约法三章。但是她并没有傻到要限制或者改造西门庆,她的第三条规定是:“你过去和她睡了来家,就要告我说,一字不许你瞒我。”
显然,这个计策最是绝妙,一来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宽宏大量;二来又可以迎合西门庆爱讲床上事的癖好;三来还可以窃取对方的“军事机密”。果然,西门庆中计了。他把他和李瓶儿一起看的24幅春宫画册带回家来,被潘金莲一把抢过去,死也不肯还给他。等到“晚夕,金莲在房中,香熏鸳被,款设银灯,艳装澡牝(阴户),与西门庆展开手卷(春宫画),在锦帐之中,效于飞之乐(模仿行事)。”结果“不上几时,就生出许多枝节,使西门庆变嗔怒而为宠爱,化幽辱而为欢娱,再不敢制她出三不信我。正是:饶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于是他们俩“颠鸾倒凤无穷乐,从此双双永不离”。
三,全书到底提及了多少种性技巧与性器具
我们且来一起算一算。先从潘金莲开始,她先后使用了“吃鞋杯”、“倒浇红蜡烛”、“夜行船”、“粉蝶偷香”、“蜻蜓点水”、“燃香烧痕”、“品箫”、“足刺激”、“金龙探瓜”、“倒入翎花”、“金弹打银鹅”等性技巧,以及“腌李子”、“银托子”、“硫磺圈”等性工具,还有“闺艳声娇”等性药,绝对五花八门了。
书中还写道,:“(金莲)因前日西门庆在翡翠轩夸奖李瓶儿身上白净,就暗暗将茉莉花蕊儿搅酥油定粉,把身上都搽遍了。搽得白腻光滑,异香可掬;使西门庆见了爱她,以夺其宠。”西门庆果然又中计,被诱得使出“踞提而观”的手段。潘金莲不失时机地以醋邀宠:“怪货!只顾端详什么奴的身上黑,不似李瓶儿的身上白就是了。她怀着孩子,你便轻怜痛惜。俺每(们)是拾(来的)儿,由着这等掇弄!”
当王六儿、爱月、林太太等人先后参与进竞争时,潘金莲先是容忍了西门庆对她的肛交(原来她是极其反感的),又以口接他的溺水,后来专门给他制做了性工具、性药盒子。就连他跟别人性交后回来,也照样为他品箫。终于,金莲最终大获全胜,因为西门庆在她怀中一命呜呼,再也不可能被别的女人夺走了。
其他女人采用的性技巧与性器具。
大老婆月娘原本风情稍逊,此时也逗得西门庆和她搞“双肩挑”,还在爱抚中“噙酒哺与她吃”。宋惠莲用的是“夏月常不穿裤儿,只单吊着两条裙子,……口中常噙着香茶饼儿”,把西门庆勾去和她做爱。李瓶儿也不闲着,专捡西门庆和她做爱时说出她已经怀孕,把个一贯不顾女人死活的西门庆哄得居然说:“我的心肝,你怎么不早说既然如此,你爹胡乱耍耍吧。”#p#分页标题#e#
王六儿、爱月、林太太、如意儿、叶五儿、章四儿等人,有的靠着口交和肛交两件法宝;有的甘心让西门庆在乳、阴、尾等处燃香烧痕;有的使出“缚床”、“倒挂金钟”等手段;都把个西门庆迷得够呛,不但把7件性工具一股脑全都用在她们身上,还专门找胡僧讨来性药。
四,书名暗含当时三种女性的典型代表。
潘金莲代表着一种把爱情、激情和风情集于一身的、不守封建妇道的女性。李瓶儿代表着夫唱妇随、传宗接代的贤妻良母。春梅则代表着对主人和主人的后代无限愚忠、鞠躬尽瘁的丫头和女奴。她们都生活在西门庆的身边,尽情尽力地扮演着自己不同的角色。
3,摘掉有色眼镜。一个自认为高尚的人,如果不去贬低那些不符合“高尚”定义的事物,那么他(她)自己似乎就必定不可能拥有任何高尚的事物。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常态吧,其实也不奇怪,中国数千年历史本来就都是等级社会,其造成的国民人格也应该是等级化的,所以要警醒,有意识的摘掉这幅眼镜。
文学经典的教化作用,大概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