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南开大学历时一年,对天津地区来自不同高校院系的300名本科生和150名硕士生做了内容涉及性知识、性爱观、同居、非婚性行为等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性泛滥”,而是性困惑,超过90%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性知识教育有必要。
把守贞教育改为责任教育……11月7日,第六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论坛在大学城举行,上千名大学生开场前半小时已经在举行论坛的礼堂占位,迫切与各方专家各抒己见论性。当前大学生谈恋爱、婚前性行为、同居、结婚甚至生孩子的现象,大学生是怎么看的呢?
对此,记者近日走访了本市各大高校,经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性的“困惑”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调查观念与实际相矛盾
天津某高校大四女生小南和恋人恋爱后不久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屋开始了同居生活。在小南眼中,同居是个中性词,因为“人”才是关键的因素,要在尊重感情的基础上发生。聊到性关系这一敏感话题,小南很坦诚,认为同居和发生性关系的含义差不多,基本上可以等同。
根据记者调查采访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只要是和相爱的人,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已经发生性关系的男女不一定非得结婚。这对传统从一而终的守贞观念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至于“贞操观”,有的同学认为珍视贞操是对人性的压抑。也有同学表示在得知未来伴侣曾和他人发生过性关系后,仍会与之结婚。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大学生性观念日趋开放,但在实际处理性问题时仍较为谨慎。南开大学调查问卷显示,当被问及“您在恋爱中能接受的最高程度的亲密行为”时,选择亲吻、拥抱、爱抚等非直接性交行为的男性比重为54.41%,女性为74.49%。4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周边的同辈个体已经有60%以上与异性有了接吻行为,6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同辈个体中曾经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在40%以下。对同性之间“任何过分的亲昵行为都无法接受”的大学生占34%。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白红光教授分析说,这种相矛盾的调查结果表现了当今大学生受传媒等的熏陶,渴望更为开放的文化意识,包括性观念。但是落实到个人,会更多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观念结婚要“顺其自然”
明和娟是一对大学生恋人,交往已经两年多,目前在校外租了一套房屋,过着大家眼中的“同居”生活。两人都认为,同居是由于感情发展自然而然的结果。对于将来,他们并没有特别的想法,最好的结果当然是结婚,但也不会强求。
“父母知道我有男朋友,但不知道我们住在一起的事。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引起父母的担心,自己正在逐渐成人,能够担负起一定的责任了。”这种观点在目前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同居者中非常有代表性,记者粗略做了统计,目前与恋人同居“带着强烈的婚姻目的”的大学生,只占到采访对象的20%左右,60%的人表示要“顺其自然”,仅有不到20%的人表示“不敢谈到婚姻,对未来没有把握”。
今年读研的小博,已经悄悄地与男友领了结婚证。“我们从大一就在一起,到现在已经6年,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即使不领证,我们对彼此来讲都已经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了。”对小博和男友而言,婚姻不只是一纸凭证,它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关于室友留宿异性,今年读大三的小王表示已经目睹过很多次了。“我的室友多次带女朋友回来留宿。有一天早上我睡意蒙眬地走进卫生间,却从反光的镜子中看到他女朋友,真是尴尬死了!”小王有些无奈地说,“我认为在宿舍、教室等公共场合,同学们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影响到他人。”
天津某高校大三女孩小荣则表示,自己曾不止一次地在男友的宿舍住过,“当然都是趁他的室友们不在的时候。大家都是学生,如果每次都在外面开房间,经济上无法承受。”
高校性教育课程普遍缺失
南开大学调查问卷显示,35%的被调查者说自己一半以上性知识来自于同学和朋友,40%来源于大众传媒,仅有8.6%的被调查者性知识主要来自于学校教育。超过90%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性知识教育有必要。被调查学生表示:“学校应认识到不要让大学生‘被迫’用非常态手段了解性知识。只要学校主动做,我们就会配合。”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不少同学确实是在上大学、或高中的宿舍集体生活中逐渐真正了解“性”的。“以前中学生物课上,老师对男女生理那一章完全是一笔带过,基本不可能在学校接受性方面的教育。在家的时候,妈妈对这个话题讳莫如深,爸爸提到的时候也非常含蓄。”小伟表示,自己在家庭环境中不太可能接触到“性”这个字,更别提接受性教育了。进入大学以后其实也没有正规意义上的性教育,但是可能到了成熟的年龄,同学们相互谈论这个话题,再加上身边不断有人尝试,潜移默化之中也就明白了。
虽然学生和老师对大学开展性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在性教育上仍羞羞答答。天津高校关于性教育的课程更是几乎一片空白。
专家性教育需要有效引导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白红光教授分析,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一个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的过程,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对性会有比较大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往往容易产生一些偏差。对于解决途径,更多的不应该是堵而是引导。
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袁辛认为,告诉学生们知道什么,并不是鼓励他们去做什么。此外,教授大学生健康性爱、受孕、避孕、性病、艾滋病等生殖健康知识很有必要。
袁辛表示,性教育应是综合、立体、积极的,既应该有针对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也应该有针对个别学生个别问题的“选修课”;既应有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卫生院、计划生育办公室等多方面参与,也应有专题讲座、研讨班等多种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生理及心理问题,建立正确的性观念,达到性教育最终目的。
作为大学生自身,应比较清楚地了解知道家庭的责任、正确的婚姻观念和正确的性观念,这需要社会和学校的理性引导,也需要自我的进步。
中国性心理专业委员会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大学性教育目前急需克服观念上的束缚,需要彻底改变那种“性教育说不得”的旧观念,将性教育放到桌面上来,扎扎实实地进行性教育改革工作,使大学生不仅拥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也拥有健康的性意识和性道德,进而成为拥有高尚人格的社会群体。
建议女大学生须学会爱护自己
国家心理咨询师、天津心理卫生协会成员李燕老师表示,由于受西方文化性解放的影响,社会性文化的负面传播,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缺失等原因,也是促成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同居、结婚(闪婚)、甚至生孩子等现象增多的因素。
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自己应该有更多冷静的思考,切不可盲目,应在事前有较充分全面的考虑。女大学生要学会爱护自己:
首先关爱自我,承认自己的性需求,在心理层面接受它。
其次自我修持,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转移注意力把这种心理能量升华成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最后节制训练,男女大学生要学会等待。万一出现意外怀孕或恋爱失败的情况应冷静处理,切不可做出过激行为;学校和家庭方面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心理和生理指导,给与他们正确的导向;而社会方面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应反省不良性文化在社会上普遍传播给大学生的不良导向,而不应成为悲剧的促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