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再次申明从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它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对于经常抽二手烟的人们来说真是大快人心啊,但想想这真能做到吗?禁烟与否,在烟民和非烟民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北京执行了两年多的公共场所禁烟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那么全国性的禁烟能让我们把香烟赶出办公室吗?动用法律手段能禁烟吗?
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现有烟民3.5亿人,其中男性吸烟率超过50%,但遭受被动吸烟的人数高达5.4亿,每年有10万人死于吸烟。这些数据一方面表示我国目前吸烟人数之众,烟草危害巨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目前我国禁烟控烟工作的急迫性和艰巨性。
“禁烟令”并非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机构的首创。上海早在今年3月初就开始“禁烟”,但落实的情况似乎并不乐观:“虽然禁烟标志随处可见,但服务人员对吸烟的顾客视而不见;而在一些设立了吸烟点的场所,却找不到提示吸烟点位置的指示牌。”这样的结果无疑让人倍感心痛和滑稽,究其原因,乃是禁烟工作缺少相关配套措施。
目前,我国337个大中型城市中,颁布“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城市只占45.7%。一半以上城市存在控烟禁烟法规的空白,已颁布禁烟条例的城市在禁烟场所、禁烟范围、执法力度等方面则表现得参差不齐。如果说之前我国各地区各城市的禁烟控烟工作是零星分布、“孤军奋战”,那么卫生部等多部委日前发出的这一“禁烟令”无疑起到了“调动全线,一致禁烟”的作用。但现实的尴尬境况依旧存在:禁烟倡议轰轰烈烈,落实情况往往节节溃败直至偃旗息鼓。
“禁烟令”出台表明我国在禁烟控烟工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如何保障“禁烟令”充分发挥“疗效”是每个人都应该思索的话题。多个城市已经实践的禁烟控烟工作虽然并不成功,却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经验:除了政令上要求步调一致外,我们更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思路看问题,多渠道多角度对待禁烟控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