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神、醒脑、清热、通便……为了抢占市场,如今很多饮料打起了“功能牌”。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目前功能饮料市场上鱼龙混杂,消费者很容易就买错,饮用之后反而有害无利。”专家提醒,功能饮料添加的成分可能确实对身体有利,但也必会有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儿童、老人、尿毒症患者、久坐不动白领、阴虚体质者……都有各自的功能饮料“禁区”。因此,购买功能饮料时最好“对号入座”,辨明其适宜、禁忌人群和所含成分之后再选择。
采访一开始,专家就向记者细数:“从碳酸饮料到矿泉水、纯净水,再到各类茶饮料,随后进入果汁饮料时期,直到现在功能饮料占据主要市场,无论是哪样为主导的年代,中国的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都对此消费甚广且感到亲切熟悉。”
“功能饮料不但在中国火,在世界范围内都发展非常迅猛。”专家说,功能饮料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其细分市场且紧跟时代要求,既有饮料的好口感,又在饮料中加入一定的功能成分,在解渴的同时糅合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增强机体防御力、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等特殊保健功能,备受中老年、妇女、少年、运动员以及亚健康等特定人群的青睐。
据几年前数据显示,全球功能性饮料销售额已占世界功能性食品销售额的六成,已超过乳制品、焙烤及甜食品的销售额。
而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功能饮料中运动人体饮料占68%,营养素强化饮料占25%,其他为7%。“如果按照广义的功能饮料概念,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按原料特点可大致分为蛋白质饮料、茶饮料、乳饮料、果汁饮料等;如按其保健功能划分,则有补充运动能量、调节胃肠功能以及提神醒脑类和清热祛火类。”专家说。
功能饮料不是人人都能喝
运动型饮料
肾衰患者绝对不能喝
“目前市面上运动型功能饮料是最主流的产品,这类饮料一般含有较高的糖分、水溶性维生素以及富含钠、镁、钾、钙等矿物质的电解质,适合剧烈运动人群及时补充出汗后大量消耗丢失的电解质,能帮助人体恢复体力,保持体液平衡。”曾晶主任介绍,如果是踢足球、打篮球、跑长跑的学生或运动员,确实可以随身携带运动型功能饮料“出征”。
“但服用此类饮料的前提是已经大幅消耗体力、大量流汗,通过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以迅速恢复体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人处于静止休息状态,体液本已有足够营养,喝它没有任何效果。”
“老人、小孩都不适合摄入运动型饮料,因为过度补充人体不缺乏的物质,反而会对体液平衡造成干扰。此外,肾衰患者绝对不能服用这种饮料,钠、钾离子的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病恶化。”她表示。
维生素饮料
过量饮用会有害
晨晨是个活泼的小男孩,每天在户外活动时都精力旺盛不肯停歇。晨晨妈妈见孩子运动量这么大,又正是长身体需要补充维生素的时候,便买了富含水溶维C的饮料给他喝。有天晨晨在公园玩耍,天气炎热情况下,他竟然一天喝了四五瓶,结果半夜开始呕吐,送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知家长为维生素中毒。
“含水溶维C的功能饮料现在也正当红,适当补充维生素对身体固然有好处.但如果补太多,人体难以排泄,则会造成维生素中毒。”曾晶主任介绍,它的另一大隐患在于,大量进补会扩充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如果日后恢复正常补充,反而可能导致人体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饮料为了让口感更好,多半也会添加糖分,所以有糖尿病的患者饮用后会反受其害;如果其中添加了滋补强壮剂,则不适合高血压患者。”专家介绍说。
阴虚者
喝凉茶不如滋阴
“广东人热爱凉茶,现在很多凉茶品牌也摇身一变,灌成瓶装进驻便利店,开始走功能饮料路线。”曾晶主任介绍,凉茶饮料也需辩证对待,如果不辨体质,一味贪喝,部分人群会出现十二指肠溃疡等问题。
“对于熬夜多、容易阴虚火旺的都市年轻人,与其长期大量喝凉茶饮料,不如从食补滋阴开始做起,很可能更有收效。”她认为,姑且不论凉茶制作成饮料后功效能保留多少,光是其本身就非人人肠胃适应得了。
促消化类饮料
胃炎患者不宜
苹果醋现在也是一大热门,尤其为爱美女性所钟爱。“苹果醋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钙、铁、维C、维B,醋可以帮助人体对钙的充分吸收,还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含量、扩充血管和降压,此外,醋还能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改善胃肠功能。”曾晶主任介绍,以上优点使得苹果醋等促消化类饮料有助于脑血管病患者、中风后遗症者、高血压高血脂人群、肥胖者、便秘患者以及儿童厌食人群改善自身状况。
“但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本身有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是胃溃疡的人群,不适合喝这类功能饮料,因为它含酸量较高,会进一步对这些人群已处于较弱状态的胃产生不良刺激。”她说。
专家提点
过度劳累
不能喝功能饮料
无论是哪种人群,在过度劳累情况下都不适合喝功能饮料。“此时人体机体已经开始脱水,肾脏的血液灌注也在不断下降,如果大量喝下含有糖分、矿物质等成分的功能饮料,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明显改变,这种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造成损害的安全剂量,此时就可能成为攻击人体健康的武器,从而造成人体脏器功能损伤。”专家表示。
别把功能饮料当保健品
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功能饮料市场的一大管理问题在于:我国目前仍将功能饮料与保健食品划为同一范畴,并同样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但实际上,目前市面上很多号称具有某些功效的饮料却没有“健字号”。“如果功能饮料严格属于‘健字号’产品,则对其添加的功能性成分是有量的限制的。因为添加量太低将兑现不了功能性要求;而添加量太多又会对人体有威胁。但目前来看,功能饮料的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且监管也不严格,其保健功能和安全性值得怀疑。”她表示。
专家总结说,部分功能饮料或确实有利人体健康,但在尚未出台有关“国标”、市场鱼龙混杂现状下,市民对待功能饮料应更加“精挑细选”适合自己身体特质的,且不能将其作为保健品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