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演员都叫做艺人,在古代却称之为“伶人”。伶人也叫做“优伶”,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艺人员。古汉语里优和伶都是演员的意思。现在伶人或伶多指戏曲演员,有时中文里也会把外国传统戏剧演员称为“伶”。如日本歌舞伎演员,西方歌剧演员等。
“优”很少在现代汉语中指演员,但日语到现在还是把演员称为“优”,如俳优(演员,中文“俳优”本意为滑稽演员)、男优(男演员)、女优(女演员)、声优(配音演员)等。
伶人一词的起源
伶人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伶人亦作冷人,如在《左传成九年》中就有“晋侯见钟仪问其族对曰冷人也”这样的记载。
人们常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充分地说明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里,伶人的社会地位之卑下。举个例子,我国自古就有“乐户”制度,也就是说伶人都必须列入专门的户籍,且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不得为良。清朝的时候,还有专门的规定禁止伶人参加科举。可以说,除非唱成名角,否则作伶人就意味着没有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永远要抬头看人,受人欺辱。
伶人节
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老郎庙会日,又称伶人节。老郎,就是唐明皇李隆基,相传是他在宫内的梨园首创戏曲演员科班。所以戏曲演员称自己为梨园子弟,称唐明皇是梨园祖师。别看他皇帝当得稀松平常,但却文雅风流,能作曲,会乐器,善表演,做梨园祖师还真是当之无愧。
昔日每逢此节,各个戏院都要停演,所有演员前往老郎殿焚香顶礼膜拜。祖师庙与老郎殿之间为“天下第一江山”牌坊,为清道光年间大学士吉林将军松筠所书。
伶人历史典故
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打猎。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中牟的县令非常急切的挡住了庄宗的坐骑,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不要践踏庄稼,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让他走开,想要马上杀了他。
乐工敬新磨(庄宗宠爱的优伶之一)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交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于是上前请庄宗赶快行刑,众乐工也随之共同附和。庄宗大笑,县令因此得以免罪而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