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庞大而又隐秘的男性群体,他们游离于男人与非男人之间的缝隙;他们当中,有由先天或后天的生理原因造成性无能的男人,有心理、精神压力下产生性障碍和性压抑的男人,有因性器官缺失或缺陷而导致性不育的男人,还有因同性恋情结而引发对女性性冷淡的男人。在这里,我们给这些失性的男人贴上一个共同的标签:亚男人。
亚男人是没有男性气质的男人
男性气质是与拥有、夺取、渗透、统治和自我表现等行为密切相关的,如果有必要,甚至不惜采用武力来实现。优秀标准实际上与男性标准是一致的:追求卓越、高效,拒绝懦弱等等。
与之相比,一种现象也很有意思,在我们的词汇中,“太监”和“娘娘腔”这两个词通常用在缺乏男性气质的男人身上,:前一词是指男性的某个“零件”被摘除,后一词是指男性身上多了某种不应当有的东西。这其实都可看作是亚男人的标志与征兆。
体现男性气质的困难之处在于,男性本身不同于女性。我们将会看到,男孩最初是如何摆脱恋母情节的,在男孩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经常会与女性产生对立,仿佛是为了“做一个十足的男子汉”,其中包含着自己被视为女人的担心,这种担心和对立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最终将同性恋视为异常。
“阳刚”这个词从广义上说有“强壮、果断、健硕、勇敢和刚毅”的意思,而它既可形容男性气质,也可形容男性生殖器,并且两者之间的混用不少见。男性生殖器经常被认为是一种攻击性器官(它会让人联想到:“短粗木棒、标枪、棍子”等之类的词汇),另外,“verge”(通常解释为竿子)这个词也有阴茎之意,用它形容生殖器能给人以威猛和攻击性的印象;实际上,一些作品常常将男性生殖器描写成一枝刚性十足的“枪”!当然,这是专对具备男性气质的男人所言的,而亚男人,恰恰就是失去了这样的刚性十足的“枪”,所以,亚男人同时就意味着不再具有男性气质。
男人一直将性定义成包含性交,其中最重要原因是传统的压力,以及性交的传统意义。文化教育男人和女人,性交象征了男性和男性身份的证明,均有其历史上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增强生殖力的社会体系;不过这些原因早就被遗忘了,而象征却持续发扬光大。更明确地说,勃起的阴茎象征男性气质,性交象征对勃起阴茎的接纳,意即个体的女性和整体的文化都认可了这份男性气质。
社会标准激励着男人进行竞争,因此,他们很早就学会将生活视为永久性挑战,将世界视为展示男性气质的竞技场,他们在这里面临着威胁。“在男孩子的等级世界里,社会地位是最重要的,必须想方设法得到它、维持它”。可是,当这一切摆在亚男人面前的时候,他们就根本无法体现出自己的男性气质,从而也就无法去争取什么社会地位了。
亚男人是自己鄙视自己的男人
亚男人在潜意识里,会有这样的共识:“有性,才能证明我是男人,性批准我在同类的世界里取得完整的国籍。如今失去了性,我会认为自己不像男人,甚至不像个人。”
目前,因心理和身体因素加重的障碍越来越常见,它直接影响到男性生殖器:性障碍、疼痛、性冷淡……在这类症状的背后,人们发现了所有加剧男性不适的因素,如:缺乏自信,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压制激情和情感。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越来越频繁地遇到男性病人陈述自己的疑虑、不适或放声大哭,让他们了解并帮助;当然吐出内心的不适(甚至大哭一场)对这样的男性病人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他们承认现实,也是清除疾病的必要条件。
可是同样,许多临床医生都能感觉到,亚男人的难言之隐,使得他们往往不能当众痛哭一场或耻于暴露自己的弱点,他们因此陷入消沉、变态,有时甚至是酗酒或自杀,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
正常的男性,感受、检验身体及其功能有他自己的方式。当问及其“身体最重要的部位”时,他们一般将头、性器官放在首位,之后才是其他。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解释说,头是“精神和智慧的中枢”,任何男人都要服从头的总指挥,只有这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接下来,就是象征阳刚之气的阴茎了,他们说这话时往往会显得有点尴尬,但又非常肯定:“不错……它就是身体的中心!”
正与之相反,亚男人会感到其身体在任何时候都不属于自己了,对于女人而言她们只想着生育、过日子……而这些亚男人想的则是,它能否硬得起来,如果它病了,我们就等于死了,因为疾病会在‘去势’的幻想中加重……男人的身体就是性器官,因此‘去势’就是死期。亚男人自认为身体已经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痛苦的主体。男人感受身体最可靠、最快捷的方式,是通过身体自身的活动,尤其是阴茎还能否勃起。
男性生殖器是一个悬在身体外的东西,男人不能直接控制它,他并不是它的真正主宰,它经常逆他意愿而行:“我在不愿意的情况下硬起来了,它让我难堪,而有时我很想硬,它却拒绝”。对自己是不是真正男人的担心困扰着每一位男性,使他们对阴茎的状态和功能产生忧虑。它常常需要树立信心(纯属性方面的,以检验是否随时可以兴奋)。在“我能硬起”和“我是男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认同,只有勃起才是男人。同样,亚男人的意识里面,在“我勃不起来”和“我不是男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认同。
“它硬不起来了,我完了”,亚男人就这样开始了自己对自己的鄙视。甚至当他们排尿出现问题,他们都会感到自卑。
“没尿了”对男人是可怕的——尿是男性欲望的延伸
闻香识女人,观尿辩雄风。把这两句话组合起来形容男女,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后一句话,对排尿在男性生活中的意义,表达的准确、生动。穿透了男性的生命本质,这带有哲学味道的点平,将排尿,这一男性最常见生理行为,与性学、心理学及社会学有机的联系起来,是评价男性的经典之笔。
{$split$}
也许有人会说,天大的笑话,尿?我那天不撒,是不是男子汉,有没有雄峰,还要看尿撒的什么样?说我是疯话连天。但这即不是笑话,也不疯话。我会穿西服打领带,正儿八经地说:排尿,男人排尿,决不仅仅是男人排除体内废弃的液体,它没那么简单。对男性,它有更深刻的含义。如果哪个男人被其他人说:“没尿了吧!”事实上就意味着他失败了,不行了。这种失败也可能是指一件事,也可能是指你的一生。排尿,对于男性来讲,是一种带有社会能力的行为。
男性的尿道与女性不同,它与生殖器和二为一。这一特殊的生理结构无形之中影响着男性的心理。男性从来没有忽视过自己的尿。它从男性的生殖器中排出,在男性的想象中,它代表着性,代表着男性的阳刚之气。从孩童开始,男人的风采就已经表现在尿上了。男孩的男性化过程,是在“尿游戏”中走过的。很小的时候,男人就已经把尿当做一件“秘密武器”了。回想一下,有哪个男孩没有用“尿”比过武,没有用尿战斗过呢?一群男孩在沙滩撒尿,尿的最远的一定是胜利者;在农村,两个小男孩往泥墙上撒尿,谁把泥墙上浇的坑深,他就会为此感到自豪,而另一个会很没面子。而将尿尿到天花板上,说不定会成为男孩们的领军人物。至于用尿来互相扫射,也是乡村男孩的常见游戏。他们常称之为“水压机枪”之战,一场战斗可以有“点射”,“连发”,不过无论失败者,还是胜利者,回家洗衣服是免不了的。
事实上,从咿呀,咿呀学话开始,男性的自我陶醉,就体现在这个排尿器官中了。强势和弱势,威猛或无能,几乎都与阴茎有关。它的敏感程度,是男性其他器官无法比拟的。而排尿是它最经常的活动,无论从尿量,次数,到形状发生变化,都会给男性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把尿,根(性),事业当作一个轴线,而尿的变化是男性衡量自身能力的一个看得见的指标。所以,对于男性来讲,尿不仅仅是尿,它还代表着男性的欲望,是男性欲望最巧妙的延伸。对于某个群体的男人来说,尿谈不是笑谈,利利索索撒尿是一种幸福,甚至看别人撒尿也会洋溢着不可言传的自豪。这种自豪我在比利时就有很深的感触。 去比利时大约是一年多前的事,至今想不出比利时有什么让人留恋的景点,除了布鲁塞尔哪个令人难忘的小尿童于连。
那天去看这个小家伙的时候刚好下着小雨,他身披黄斗篷,一副皇家打扮,从小鸡鸡射出的尿线又急又长,还带着大大的抛物线。小尿童的雕塑即不出自罗丹之手,也不跟达芬奇沾边,何以得到世界诸多游客的厚爱?事实上他只是用男人弃之不用的液体创造了一个留传久远的故事,用一泡尿浇灭了导火索,从而拯救了布鲁塞尔,他是比利时的英雄,布鲁塞尔的第一公民。“多美的尿线”,我正准备和小家伙合个影,旁边的一个老者用英语咕噜了一句,我回头看了一眼,从这个角度欣赏小于连,够刁的!居然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不同的是我从男科医生的角度看,而他是从一个普通的老年男性,甚至有可能是一个身受前列腺病之苦的患者。不过我们确实在小尿童身上找到了共同语言,他还开玩笑的说:“要是当时把小尿童换成他,布鲁塞尔的麻烦可就大了”。说完还冲我耸耸肩,是个又可爱又不乏幽默的老外。无独有偶,前几天翻看《男性,父亲》这本书,也叙俗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五岁的男孩和家人在海上观光,因憋不住在游艇上往大海里排尿。他撒的尿又长又猛,形成了一条大曲线。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看到这一情景后,用幻想的语气说:“多么美妙的尿束,我早忘了人们还可以这样撒尿”。事实上,。当你的尿程不再远,不再有弧度,当它滴滴哒哒,成90度,是个锐角,你可能就已经不再年轻,时光和雄峰都会随着你的尿线流失。
失性的亚男人同时失掉人格面具
哲学大师荣格认为,性爱是人的一种本能,所以是极为重要的。但他认为性爱的意义不仅是生理要求,他还把它看作是心理的,甚至是创造性的。荣格把性爱描述为:“一种寻求表现的力量,因此对性爱不可轻视,也不可强行使它遵从我们的那些出自善良意愿的道德规范。性爱不仅仅是一种本能,它还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创造性力量。这种创造性力量不只是我们个人生活的一个基本动因。而且也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
按照这个理论,失性的亚男人,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是不具备这种“不容置疑的创造性力量”的。
人格同时还有一个关于人格面具的表述。人格面具(persona)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外部的那种得到社会认可的,并且能和一个人应怎样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来的观念相一致的人格。正如荣格所说,人格面具“是个体和社会关于一个人应以什么面目出现的折衷产物。他有一个名字,赢得了一个头衔、代表着一个部门,他是这个或那个”。他把人格面具解释为“个体和社会的一种折衷产物”,这暗示着集体也应包含文化方面。例如,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可能扮演秘书的角色,回到家里他要扮演丈夫父亲或儿子的角色,走在马路上,他的行为举止要符合一个公民的要求等等。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格面具等同于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中的角色。
人格面具也有一明显消极的方面。例如,“角色认同”要求一个人更多地采取适合角色要求的行为,而不是个性化所要求的行为。这样,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仅仅应当发挥某种角色生存的时候,不管这个角色是父亲、律师、科学家、领导者还是其他什么角色,都会存在一个角色适应问题。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一些既定角色就这样强加给了男性,导致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格格不入:公共生活/私生活、工作/家庭、社会/住所、客观世界/精神世界,等等。
再对照社会公认的讽刺性男人模式时,泌尿—男性学专家G·阿尔维斯提出了8项众望所归的职能:男人应该是一位健壮的情人、一位令人放心的丈夫、一位家庭保护者、一位高效工作者、一位会理财的家长;它应该有生育力、应该是会教育孩子的父亲和受人尊重的儿子——如此重负之下,许多男人都濒临崩溃的边缘。
而那些最终真的崩溃了的男人,一旦因此而失性,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亚男人。这样的男人,已经无法在这个社会中继续有信心扮演着他所应当扮演的不同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亚男人也就等于失掉了男人本来的人格面具。